第(3/3)页 【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李显崩逝,史料记载是被人毒杀,下毒人是韦后与安乐。】 天幕之下,九州天下摇头叹息—— “断然不会是太子妃与安乐郡主的手笔。” “太子是她们母女的支撑,是她们赖以掌权的理由,她们怎么可能毒杀太子?” 【李显的突然暴毙让韦后再一次极限操作,控制丞相,调集人马,让兄长侄子驸马们巡视禁宫,让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一同辅政,以平衡各方势力。】 【她又一次用自己的急智与手段与命运相抗,但命运从不眷顾她,以前如此,现在也如此——】 【李显毒发身亡的二十一天后,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宫变,上官婉儿为内应,韦后与安乐公主死于乱军之中,尸首分离,头颅高悬。】 安乐眸光微冷,瞬间看向杨慎交。 “放心。” 视线相交,杨慎交向安乐拱手。 ——他断然不会让这些人害完阿娘再来害他的妻女! 杨慎交松开长宁,阴冷眸色有一瞬的温柔,“你先在这里陪裹儿,我很快回来。” “早去早回。” 长宁眼眶微红。 【我们以上帝视角看待这场宫变,就会发现韦后的操作无可指摘,她做到了她能做到的一切事情。】 【她死于这场宫变并不是因为她没有能力,她是依附李显上位的花瓶,李显一死她的死期也跟着到来。】 【她与安乐公主之所以死在这场兵变之中,是因为她与安乐公主差点运气,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会联合李隆基背叛自己。】 【更因为她的手段不够狠辣,她对亲情友情都抱有幻想,她没有顶级政治家斩草除根的远见,所以才导致她与安乐公主的悲惨结局。】 “裹儿,我们的命运一定可以改写。” 武崇训抱了一下安乐,轻轻吻了下她额头,“我是武家人,有些事情我比姐夫更方便去做。” “你放心,这一次我一定会将你送上储君之位。” 安乐乖戾眸色淡了一分,“我对你一直很放心。” ——以前是,现在也是。 武崇训笑了一下,与杨慎交一同而去。 武延秀刚入府,便看到步履匆匆的武崇训与杨慎交。 若是在以前,他与安乐的关系没有被天幕挑明,他必然满面笑意问武崇训去哪,但现在武崇训与知晓他与安乐的关系,他再主动往他面前凑,便多少有些不知好歹。 于是他略退一步,想着等武崇训走远之后再去寻安乐,然而万万没有想到武崇训比他更眼见,长腿一跨,便绕过回廊走到他面前,他无处可躲,只好笑了一下,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以平时亲密的口吻问道,“二兄这是要去哪?” 询问的话刚刚出口,余光便瞥见武崇训身后杨慎交眼底的杀意腾腾,再联系天幕方才说的话,瞬间明白二人的目。 ——先发制人,斩草除根。 武延秀面上笑意微敛,声音微沉,“保重。” 武崇训眯眼看着武延秀。 ——这的确是一张堪称绝色的脸,也比他更能哄安乐开心。 武崇训静了一瞬。 片刻后,他笑了一下,伸手拍了拍武延秀肩膀,“若我回不来,便替我好好为裹儿做事,莫叫她无人可用,被人欺负了去。” 旁人说她野心勃勃欲壑难填,可他只觉得她不屈命运的模样分外可爱。 她是公主,是天子之女,凭什么别人能当太子,而她不能当皇太女? 作者有话说: 安乐:阿耶为天子,我当为皇太女! 李显:没毛病! 韦后:没毛病! 1:《旧唐书本纪卷七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 《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 《资治通鉴》: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 2:《旧唐书本纪第九》:上益自负,乃与太平公主谋之,公主喜,以子崇简从。 《新唐书列传第八》:玄宗将诛韦氏,主与秘计,遣子崇简从。 《资治通鉴》: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 3:《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及韦庶人败,延秀与公主在内宅,格战良久。 《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临淄王诛庶人,主方览镜作眉,闻乱,走至右延明门,兵及,斩其首。 《资治通鉴》:韦庶人惶惑走入飞骑营,为乱兵所害。安乐公主方照镜画眉,军士斩之。斩武延秀于肃章门外,斩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