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彭志东一个踉跄,被推开了好几米远。 定住身体之后,就气冲冲地挥舞着拳头上前。 焦敏、刘大敢等人纷纷惊呼,老袁更是呵斥着彭志东,让后者不要乱来。 可惜,被怒火填满大脑的彭志东,哪里会顾得上这些? 冷眼看着这一幕的许多年,眼看对方就要打了过来,他直接一个横踢腿扫地。 嘭! 倒地的一声巨响,彭志东整个人侧躺在地上了。 “流氓小混混也想学人家打架?你是哪个四合院的?要不要我送去你跟派出所的曹队长聊聊天?” “派出所那边更暖和,你去那边待着肯定很舒服了。” 摔得很疼的彭志东,心里更加畏惧。 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自己就摔倒了。 所以,眼前的许多年,很有可能是练家子,他打不过。 “哼,这次就先放过伱,下次给我小心点。” 彭志东站了起来,还是放了一句狠话,许多年却笑了,“不用等下次,现在就放马过来,我想看看你准备让我怎么小心点?” 霎时间,彭志东憋红了脸,却不敢上前,之后去后面排队了。 见他夹着尾巴逃了,刘大敢连忙冲许多年竖起大拇指,“许多年,还是你厉害,一下子就把彭志东那小混蛋儿给收拾了,真棒!” 焦敏也连连称赞,表示彭志东这样的人,就是欠收拾。 老袁也乐呵呵地看着,没有吭声。 都是邻居,没闹大就好。 此时的小火盆,烧得正旺。 一个蜂窝煤可持续燃烧四个小时,提供的能量可不少,每个蜂窝煤都提供的热值一般在5000-6000大卡。 可不少了。 两个蜂窝煤,四个人烤火,也算是这个寒冷的深秋夜里,提供一点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邻居过来排队了。 到了凌晨四点多的时候,老许他们也过来了。 “嚯,你们谁带的小火盆?” 老许父子三人都十分吃惊,居然还有小火盆? “喏,你家老三带来的,他这也算是为人民服务了,哈哈。” 焦敏他们笑着说了出来,同时把位置让了出来。 “爹,你们不是五点再来嘛?怎么来这么早?” “睡不着。” 蹲在小火盆旁边,老许烤着火,呼出一口白气。 零度的气温,加上寒风,那是真的冷啊。 许多年微微有些诧异,老许居然没有吐槽他浪费了? 这样也好,他也不想跟老许解释这些。 父子四人烤着火,跟旁边的邻居聊着天,倒也不会显得无聊。 除了天气实在寒冷,其他都还好。 凌晨五点多,天空突然刮起了大风,大家都赶紧找地方躲起来。 而许多年则赶紧张开军大衣,保护着小火盆。 小火盆里的两个蜂窝煤,烧得那么旺,要是被吹散了的话,或者被吹跑了,那就太浪费了。 大风持续了一会儿,然后才慢慢变成小风。 排着队的众人,顿时感觉更加冷了,时不时地听到有人跺脚。 没办法,冷啊! 跺跺脚,热一热身,不至于被冻僵。 这个时代,大家穿的鞋子都差不多,里面可没有什么加绒加厚,就是很普通的千层底。 五点多,差不多快六点的时候,秦淮茹她们也到了。 许多年一看,急忙把自己的军大衣解开,披在她身上,心疼道: “我不是在屋里留了一张大衣给你么?你没看到?” 天气那么冷,她又没有穿军大衣,就是普通的花袄。 秦淮茹俏脸通红,羞涩不已地低着头,她没想到许多年会这么亲密地抱着她。 这可是大庭广众之下呢,大嫂和二嫂都在笑眯眯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揶揄。 连周红梅也好笑地看着小两口,老许他们就更不用说了。 见她不说话,许多年也没再说什么。 “你先坐我这里,我回去拿军大衣,对了,小茹,妈,你们吃了早餐没有?” “没呢,刚把红薯放上锅里,让小梅帮忙看着火,我们先过来看看。” 周红梅摇头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越来越多,所以得赶紧过来排队,要不然,别人都以为是插队呢。 就比如刘大敢、焦敏他们三人,也是一大家子人,来了好几个。 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这个时代,很多家庭人口众多。 像九十五号四合院的贾家、一大爷家、傻柱家等,反而是相对较为少见的。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类似殷旭东、吴昊、杨军等人,他们家里人可不少呢,五六兄弟姐妹,十分正常。 “好,那我先回去看看。” 许多年点点头,周红梅她们也说先回去歇歇。 毕竟许多年可是三点就到了呢,现在都快六点了,排了快三个小时了。 这么冷的天气,虽说有军大衣和小火盆,但是真的冷啊。 脱离了队伍,许多年回到家找到军大衣,然后又提了两个蜂窝煤。 前院厨房这边,许舞梅蹲在灶头前,烧着柴火取暖。 厨房也不暖和,只有灶头这边稍微暖和一些。 “小梅,红薯蒸了多久了?” “啊,三哥你回来了,好冷哦今天,红薯已经蒸了十多分钟了.” “好,差不多天亮的时候,记得把小倩她们喊起来,记得去排队” 跟许舞梅说了一会儿,许多年便返回去队伍那边。 这个时候的队伍,已经很长了,估计排了三四百米。 反正许多年没有看到队伍的尾巴,满大街已经人来人往了。 还没到对方最前面,就有人在打架了。 稍微看了一眼,许多年摇头继续往前。 插队,果然是哪里都有。 其实,周红梅她们也算是插队了,但那个时候人不多,而且前后都是邻居,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没人说什么,就不算插队了。 焦敏她们看到许多年又提了两个蜂窝煤过来,都惊讶不已。 冷归冷,但连着四个蜂窝煤,多少有些奢侈了吧? 一分钱一块蜂窝煤,四块蜂窝煤就是四分钱。 听着四分钱好像不是很多,可在这个年代,四分钱已经很多了。 就许多年他们这个队伍,也就几家带了小火盆,其他人可没有。 六点过后,天色渐渐亮起,金乌从东方升起来了。 这个时候,队伍的人员流动更快了。 不少人都赶着回家吃早餐,吃完之后,顺便把畚箕、小推车等工具带过来,准备等下买好菜之后,用这些工具带回家。 许多年一家也轮换着人回家吃了饭,家里一直没怎么用过的畚箕全都拿出来了。 小竹车、手推车、木桶、箩筐、麻袋等也一样被带了过来。 整条队伍里,大家手里头的工具千奇百怪,但大部分都是较为常见的工具。 比较奢侈的则是骑着三轮车来拉菜的,这些才是大户人家。 每人几十斤的白菜并不算少,像老许家,八个大人还好说,那些小孩子多的家庭,可就难搞了。 “车来了!” 时间渐渐靠近七点,随着一声惊呼,队伍顿时沸腾了起来。 大白菜都是从京城周边地区采摘,然后由大卡车运输到城里进行售卖。 今年是一九五八年,统购统销也经历了两个年头,街道办在处理大白菜销售方面也已经有了不少经验。 解放牌卡车从京城各个城门进来,驶向天桥、朝阳门、西直门、菜市口和阜成门等各个菜市场或者临时冬储菜销售站。 南锣鼓巷街道这边,赵会计带着几个肩膀套着红色袖章的工作人员抵达了临时冬储菜销售站,维持队伍的秩序和组织卸车。 整个大白菜销售工作,最艰苦的就是卸车。 只见那拉菜的挂斗大卡车一到,穿着围裙的、从各个菜点抽调的工作人员,戴着那种一面涂胶的线手套立刻围上去卸车。 卸下车的大白菜,分类码放,然后插上牌子堆在路边。 许多年没有去帮忙,因为那几个工作人员力气也不小。 菜蔬公司一般按菜心的密实程度将大白菜分为四个等级,不仅价钱不同,而且一二级菜凭证供应,三级和等外菜敞开供应。 看着牌子上标记着冬储大白菜的价格,许多年都微微吃了一惊。 真是便宜啊! 一级大白菜十分漂亮,但也最贵,需要一分五厘钱一斤。 讲真的,这个价格,真的十分便宜。 二级大白菜是稍次一些,不过呢,也还好,价格是一分钱一斤。 剩下的三级和四级大白菜,随意摆放在路口边儿上,就没有那么整齐码放了。 价格也是相当感人,七厘钱和五厘钱一斤。 购买一百斤的三级或者四级大白菜,也才七毛或者五毛钱。 一个五口之家买三四百多斤大白菜,才可以度过漫长的冬天。 如果全是三级或者四级大白菜,估计也就是一块五钱到两块四钱的事而已。 这个年代,每到冬天的时候,要吃点带叶的菜,可真费老鼻子劲儿了。 “妈,你们要买多少斤啊?” 许多年看着工作人员卸车,对周红梅询问道。 大白菜分级了,按照周红梅和老许老两口的抠搜劲头,估计会使劲儿购买三级和四级的菜吧。 毕竟这两个菜,便宜,还不限量供应。 其次,大卡车里,这种菜也是最多的。 一级和二级大白菜要限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样的好白菜,不多。 “三百五十斤吧,最少,一半三级和一半四级菜就可以了。” 周红梅也盯着那些菜,改变了计划。 “妈,那些都是老帮子,这样也能吃?” 听到许多年的话,旁边的秦淮茹已经开口了,“阿年哥,其实老帮子也是可以吃的。” “咋吃?”许多年目瞪口呆,那些老帮子不是给老母鸡这些家禽吃的菜么? 按照秦淮茹的说法,最外面的老菜帮子,在她们秦家沟,也自有一种绝妙的吃法。 那就是码在盆里用开水浇,然后加葱姜和盐腌上两天,捞出来洗净切碎,加干辣椒末和蒜末大火爆炒,酸辣开胃,是下饭的佳品。 嘶! 这样也可以? 听罢这个吃法,许多年也彻底呆滞住了。 随着工作人员的叫喊:“三百斤!谁的抬走!” 刘大敢一家上前赶紧把过好称的大白菜全都装箩筐、小竹车等工具,然后推着离开。 这些就挺好耗费时间的,毕竟卸车、过称、装运,全都需要时间。 赵会计忙着登记重量、钱等数目,特别是一级和二级白菜,这些可是需要粮本的。 只不过,很多家庭未必会全部购买,因为钱的关系。 虽说大家都喜欢吃那些菜心紧实的大白菜,可是贵啊。 而三级和四级的菜,便宜。 因此,更加需要做好登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