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严淑英才会如此惊讶。 当然了,她倒是没有怀疑秦淮茹作弊或者其他,尽管成人会计夜校、培训班这些,听名字似乎很不正规,像是杂牌军一样。 可是在这个时代,这些培训学校,比正规军还要正规呢。 要知道这些培训学校的老师,一个个都是大学里面的老师,可没有什么学渣混迹其中。 加上这个时代的人,责任心十分强,向心力、凝聚力、荣誉感等等,都不是后世那个时代所能比拟的。 “啊,我这个,就是学啊学,就通过了考试啊。” 秦淮茹瞬间傻眼,然后勉勉强强地解释了一句。 许多年顿感好笑,自家媳妇儿,又不自信了。 不过他没有吭声,继续站在旁边观看着。 严淑英笑了笑,低头又翻了翻秦淮茹的资料,然后抬头说道: “行吧,那小秦就留下来吧,由我来安排吧。” 等人事科的工作人员离开之后,严淑英这才看向许多年道,“同志,你是谁?是我们轧钢厂的工人么?” “严科长,我是陪她来办理入职的,我叫许多年,往后我媳妇儿就麻烦严科长多多关照了。” 看着许多年微笑地自我介绍的样子,严淑英惊讶道: “你就是许多年?” “严科长,有什么问题吗?难道还有人假扮我不成?” “不是不是,你的名字在我们轧钢厂,如雷贯耳啊!” 严淑英惊叹说道,“所以小秦是你媳妇儿?” 啧啧,双职工家庭就不说了,老许、许大年和许十年父子三人也在轧钢厂,他们这一家,可真厉害啊。 在轧钢厂,许多年虽然不是轧钢厂的职员,但名气一点都不小。 主要是老许父子三人可都在轧钢厂,加上老许去年得了直肠癌,大家都以为他命不久矣。 谁知道,今年六月份之后,老许重返轧钢厂,直肠癌彻底根治了。 众所周知,轧钢厂另外一个工人贾东旭,他的老丈人可是已经归西了呢。 同样是直肠癌患者,老许却奇迹般捡回了一条命,轧钢厂的工人,有一个算一个,谁不八卦几句?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年的名声便在轧钢厂传开了。 所以,尽管许多年并不在轧钢厂,但他的名声可不小。 一个学医的主任,并且背后还有一个医术高超的师傅,谁不想跟许多年套套近乎啊? 毕竟生老病死这件事,乃是人之常情,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生病呢? “是的,她是我媳妇儿。”许多年点点头,继续道: “严科长,以后多关照一下,她要是有什么不会不懂的,劳烦您多点耐心,我也会说说她的。” 严淑英乐道: “小秦在专科考试上面拿了九十二分的成绩,这可不差了.” 旋即她又简单说了一下轧钢厂的会计工作,其实并没有太复杂,一个算盘,基本手划的账本和笔等,就是会计的所有办公用具了。 所以,就是简简单单的算账、入账等等。 当然了,这只是针对刚入职的秦淮茹而言,像入职一段时间的林秀芝、顾玲玲、钟丽珍等人,她们需要忙碌的东西就稍微多了一些。 比如发工资、核算工资、钢铁账本的核算等,甚至有可能还需要跟随车队外出等都有可能。 再比如是钱大姐,负责房产管理等文件的整理工作,很多文件放在哪里,轧钢厂有多少工人等等之类的文件,都是由她来负责的。 随后,严淑英便带着秦淮茹去跟钱大姐她们这些财务科职员说话了。 许多年并没有跟过去,等了好一会儿,才看到秦淮茹出来,两口子这才离开轧钢厂。 秦淮茹是明天开始工作,等同于她今天还可以休息一个下午。 虽然有点赶,但看着秦淮茹那兴奋劲儿,许多年便没有说什么了。 这年代的人,对工作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更别说秦淮茹只是一个职场萌新,兴奋是很正常的。 小两口骑着车往秦家沟走去,一路上就光是听秦淮茹说话了。 畅想未来嘛,许多年表示可以离开,乐呵呵地当一个忠实的听众。 轧钢厂这边距离秦家沟也不算特别远,小两口不想再折腾了,所以顺便去跟老丈人和丈母娘报个喜。 刚才在百货商店的时候,许多年就买了一些礼物。 一直绑在二八大杠的后座上,这会儿过去秦家沟,刚刚好。 半个多小时之后,小两口终于到了秦家沟。 老丈人和丈母娘两人没在田里忙活,毕竟现在十二月份,田里没什么活。 不过他们倒是在牲畜住的茅草屋里,堆肥,人还不少,许多年和秦淮茹便把礼物给了他们,然后简单报了喜。 “你真通过考试了?还被安排了工作?” 老两口彻底惊呆了,旁边的秦家沟村民,也同样十分吃惊。 然后便看到了秦淮茹拿出了工作证,秦建国表示‘看不懂’,就让旁边的记分员帮忙看。 记分员有文化嘛,肯定可以看得懂。 结果记分员还真的大声读了出来,然后他自己也羡慕了。 轧钢厂会计啊! 这秦建国家,是真的发达了啊。 以前村民们总说秦淮茹这小妮子心眼高,死活都想嫁到城里去,导致二十岁了都还没嫁出去,以后说不定嫁不出去了呢。 可是去年就火速成家了,而且今年六月份就有了孩子,现在更是厉害了,有工作了。 村民们羡慕嫉妒坏了,秦建国和杨秋红两人可高兴坏了。 是真的有工作了呀! 并且还是在轧钢厂这样的大单位里当会计。 会计这份工作,大家都知道,毕竟公社这边就有会计啊。 等他们看了一会儿,秦淮茹这才跟公社社长提起介绍信的事儿,她要迁移户口到京城,以后当城里人了。 嘶! 村民也听到了,户口迁移!!! 往后啊,秦淮茹就不是秦家沟这边的农村户口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城里人了。 公社社长笑眯眯地恭贺了几句,客套着表示往后多回来秦家沟看看,这儿毕竟是她的娘家等等之类的话。 秦淮茹也微笑着点头,漂亮话谁不会说? 很快,秦淮茹拿到了介绍信,户口迁移的事儿,便搞掂了一半。 眼下秦建国和杨秋红还要继续上分,许多年和秦淮茹两人便没有继续打扰。 拿了介绍信之后便离开了秦家沟。 毕竟许多年也只有半天的假期,秦淮茹明天也要工作了,当然要趁热打铁了。 返回到城里之后,两口子直奔街道办。 王主任没在单位,赵会计她们倒是在办公室里,看到许多年和秦淮茹来了,她们可热情了。 “哎呀,多年你怎么又拿这些花生瓜子呀?” 几乎每次来街道办这边,许多年都会带着花生瓜子这些零嘴。 赵会计、宋大娘她们都非常熟悉了,所以见面之后,少不了说许多年几句。 说归说,她们该吃的还是会吃,总不能浪费了吧。 “主任出去有一会儿了,估计很快就回来了。” 众人嗑了一会儿瓜子,赵会计等人冲着许多年两口子恭喜了好一会儿。 双职工家庭,可真的是太少见了。 何况秦淮茹是透过她自己努力,成功通过会计专科考试,拿到毕业证之后,才由上面安排了工作。 王主任家跟许多年的关系可不一般,所以工作安排也十分火速。 没多久,王主任回来办公室了,她看到许多年也在,顿时明白两口子是为了户口的事而来。 所以,她也没耽搁,花了大半个小时,很快就给秦淮茹办好了。 当然,这些申请是提交上去了,还得过两天才能拿到户口本、粮本和煤本这些,上面的领导需要审核呢。 “谢谢王主任!” “客气啥?小秦这样的人才,我们街道办还巴不得多来几个呢.” 谢过王主任之后,许多年和秦淮茹两人,才终于可以回家了。 到家之后,刚进九十五号院大门,阎大妈和王大娘刚巧从中院出来,看到小两口之后,顿时惊讶不已。 “许主任你们买自行车了?” 秦淮茹手里推着的女式自行车,简直不要太显眼。 整个四合院拢共就四辆自行车,老许家就占了一半,还剩下的一半是易中海和刘大爷各一辆。 毕竟两位大爷是院里最有钱的家庭之一了,买自行车,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五十块钱一张自行车票是去年的价格,今年相对充裕一些,所以他们两家也都有了自行车。 三大爷是还没有自行车的,毕竟他工资不高,没机会获得自行车票,也舍不得去鸽子市购买自行车票,那太浪费钱了。 可是,人家许多年现在却已经买第二辆自行车了。 人比人,气死人啊! 王大娘看着许多年两口子的自行车,眼里的羡慕怎么都遮掩不住了。 “对,这不是孩子她娘明天要参加工作了嘛,单位就是轧钢厂,那地方太远了。” 许多年心情不错,还跟两位大妈唠了几句: “有自行车就不一样了,骑着车去上班,能省点力气。” 阎大妈和王大娘两人的内心:那也叫远? 九十五号院有多少工人,天天走路上班? 其他大杂院的邻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走路上班的,也没人说远啊? 狗大户就是不一样,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一百三十元到一百五十元不等,并且自行车票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呵呵,那是挺好的。” 两位大妈干笑着,心里已经是妈卖批了。 小两口笑了笑,推着自行车进了中院。 周红梅、胡美凤和范招娣她们已经站在门口了,许卫东这个小家伙直接飞奔过来: “三叔,三婶,你们买自行车了?哇,好漂亮的自行车啊。” 女式自行车看着可漂亮了,而且相比他三叔的二八大杠,他三婶这一辆自行车,明显更好。(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