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这一天,许多年家在抢购大白菜。 这个冬天,大白菜有点短缺,因为干旱问题,总产量比去年少了很多。 今年的京城,整体计划需要供应十三亿斤的蔬菜,最为突出的主要问题就是冬天的大白菜供应问题。 因为大白菜集中成熟的时间很短,主要是在九月和十月份,进入十一月份之后,在下雪之前,大白菜就要全部进城销售了。 后世大街上看到的都是汽车,在这个时代的十一月份,看到的都是大白菜。 十月底的时候,人民报、青年报等报纸都在宣传,入冬的大白菜是足够的,但需要限量购买。 在进入十一月份,财贸部门动员所有工作人员到各机关分大白菜,街道办等也开始了工作。 机关单位先分好,街道办她们才能更好地做好分配工作。 分配计划很简单,都是按照存储五个月的时长和人口定量进行分配的。 通常年景下,为了保证质量,砍大白菜之前三天不能浇水,菜砍下来以后需要晾两天才能上市销售。 上市后,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过称、装车,给各街道的临时摊位送大白菜。 透过报纸,许多年看完了新闻之后,叹了一口气。 因为他看到了不少关于粮食限购和征调的一些新闻,无能为力,只能叹气。 往年的三级和四级大白菜,都是要多少买多少。 现在嘛,全都限量了。 也因此,许多年没法挑剔,份额全部拉满。 今年老许家人口众多,许多年他自己这个小家就有六口人了。 所以买菜的时候,小豆包和小团子也跟着出动了。 不过,她们俩孩子就是去凑人头的。 因为多一人就可以多采购几十斤的大白菜。 像许晓欣、许卫兵他们俩个小屁孩,也都跟着出动了。 原本,许多年还想把小不点和白豆腐两个小屁孩也抱着一起参与买菜的,结果,负责销售大白菜的街道办宋大娘,直接大手一挥,让他多买了一百斤。 换句话说,小不点和白豆腐这两个小屁孩,每人就多了五十斤大白菜。 不过并不是一级大白菜,而是二级的大白菜。 那也很不错了,反正许多年可以支付得起这笔钱。 惟一可怜的是,许百年两兄弟没有份额,因为他们都没有粮本,只能帮忙运输罢了。 所以,在京城待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没有粮本,走到哪都不行。 囤积好大白菜之后,许多年又去购买粮食了。 今年冬天,不好过啊。 “大白菜怎么用报纸包着啊?这也太浪费了吧?” 买回来的大白菜,储藏在倒座房这边,姚春喜看到秦淮茹、小梅她们都用报纸,把一颗颗大白菜给包裹了起来,不由心疼到拍大腿。 在她看来,报纸明显比大白菜要金贵多了。 农村来的人,对知识是非常敬畏的。 报纸虽然只是报纸,许多年家里也堆放了不少,但毕竟是报纸啊,那就是‘知识’啊,怎么能用来糟蹋了呢? “三嫂,你不知道吧?这报纸包裹起来的话,可以保鲜,而且还透气,就算到了明年开春儿,也不会坏的,从前年开始,我们家都是这么干的。” 小梅的一句话,让姚春喜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看来,老五的富裕程度,还要超乎她的想象。 从八月份认亲搬进来京城之后,姚春喜在南锣鼓巷也待了三个月了。 对整个大家庭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许多年才是这个家日子过得最好的家庭。 并且,也大概知道了许多年的工资是七八十块钱一个月,具体多少钱,就不知道了。 秦淮茹的工资是每月是三十七块五毛钱,两夫妻加一起,最少是一百二十元钱。 在附近几个大杂院来说,都是非常高的薪资水平了。 既然是要用报纸来包大白菜,姚春喜也只好蹲下来,心疼地拿着报纸,学着秦淮茹她们的动作开始忙碌了起来。 而此时的许多年,却在计算着粮食的事情,他在发愁。 愁是这粮食消耗,实在有些出人意料啊。 饶是他自己的空间里有不少粮食,但他粮本上面的定量,还是全部用完了。 进入十月份之后,猛虎中队的粮食定量还是没有变,甚至是恢复了一些。 听赵君遥说,是上面领导很关心,优先供应许多年他们这类特殊人群。 从今年年初开始,为了保证城市口粮最低限度供应,上头决定,除井下、高温、高空和担负重体力劳动的职工外,城市人口酌情减少粮食定量。 类似城市饮食行业,糕点和其他粮食制成品,采取凭借粮票供应的办法。 换句话说,以前许多年去购买桂香村食品店的糕点或者去丰泽园吃饭,都不需要粮票,但现在需要粮票了。 即便到了十一月份,京城还有少数高级饭店高价销售和供应外国人用餐不收粮票。 在京城的外国人并不多,类似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不是很多,所以这些高级饭店肯定是不收粮票的。 也因此,类似周华章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其实想要吃好一点,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除了这些高级饭店之外,还有些地方是不需要征收粮票的。 那就是乘坐火车、轮船、飞机的旅客用粮,这部分粮食供应,每年都超过了两亿斤粮食。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也对这部分旅客进行粮食限量供应,那么每年最少可以节省七千五百万进粮食。 但上头可没有那么短视,毕竟这种行为不可取。 这些情况,许多年都不需要打听,很容易就知道了。 毕竟他也坐过火车,知道火车上的粮食供应粮的事情。 甭看六十年代,非常特殊,但这个时期的外宾、华侨也是非常多的。 毕竟建国已经十一周年了,国内已经十分稳定了,南洋等海外一带,很多人都想回乡祭祖。 也因此,火车、轮船和飞机等,在当时可不是没有旅客的。 相反,还非常多呢。 从八月份开始,许百年三人进入京城之后,三人的粮食都是许多年自己供应的。 前年的时候,许多年就在空间里存储了不到两万斤的粮食。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消耗了大概四千多斤。 不过,自从秦淮茹有了工作之后,空间的粮食消耗就减缓了很多。 反倒是空间里的肉食、糖等物资,消耗速度还是没有降下来。 特别是八月份之后,粮食消耗速度再次加快。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的话,那么现如今空间里的存粮,最多也只是撑到六三年罢了。 毕竟多了许百年三人,即便许多年和秦淮茹两人的粮食定量加一块儿,达到了八十六斤。 可是秦淮茹的二十七斤定量,根本无法全部兑现,她执行的是最低限量标准,也就是二十斤罢了。 因此,两人的定量是七十九斤。 老许和周红梅她们三人的定量也都是维持最低标准,并不高。 即便许百年他们三人也只是维持最低标准,每月他们三人就最少需要消耗六十斤粮食。 但这怎么可能? 他们三人需要将养身体,还需要额外的熬药养病,否则营养不够,就算吃药,也只是杯水车薪。 毕竟他们要治疗的是不育,并不是简单的营养充足就可以了。 所以,他们三人每月的粮食消耗,就达到了一百一十斤左右。 再算上老许他们三人,以及偶尔小倩她们过来蹭饭,除此之外,许多年自己每天的消耗也是很大的。 不仅仅是肉食的消耗,粮食也是同样需要消耗很多,否则应付不了每天那么高强度的训练。 总结起来,每月许多年都需要从空间里拿出最少一百五十斤的粮食和肉食等。 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斤,一年就是一千八百斤。 而这些还没计算给老丈人他们的粮食。 另外,六一年之后,粮食定量并不是马上就恢复正常供应了,而是需要一年半载才能恢复。 类似秦淮茹她们这些普通工作的工人、职工,可能要到六三或者六四年,才逐渐恢复。 所以,许多年才会发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果不是他在五八年的时候,就利用空间储藏了不到两万斤的粮食,并且后续还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话,只怕会更愁。 现在鸽子市已经不可能搞到粮食了。 所以,要么忍,要么再想其他办法了。 “赵队,这是酒票?” 这天,许多年他们都去领工资了,结果发现粮票里面多了酒票,一个个都大吃一惊。 猛虎中队是属于重体力劳动者,听说是上头给予的补助。 大家一听,顿时有些吃惊和感动。 赵君遥也解释了一下,“是我领导跟我说的.” 大概情况就是上头视察的时候,发现煤矿工人的粮食定量从六十斤降到了四十五斤。 并且都是粗粮,其他副食品肉、酒、糖供应很少,导致工人体力大大下降。 众所周知,在煤矿工作的工人,可以说是相当危险且极为耗费体力的重体力劳动者。 在这个等级上,连猛虎中队也都差了一点点。 毕竟猛虎中队的粮食供应是五十九斤每月,比煤矿工人还少了一斤。 “高级知识分子、十七级以上干部等特殊人群,也都分别补助了少量肉蛋和黄豆,以此来保证他们必要营养和生活需求.” 听罢赵君遥的话,许多年等人都十分沉默。 这个年代,太特殊了。 几乎所有人都在斤斤计较着过日子。 所有的粮食都是精确计算,似乎大家都成了阎埠贵一样。 唉,现在才六零年,明年才是六一年,快了快了! 感慨了一句,许多年并没有说话,只是听着大家的闲聊。 下班后,有了酒票,许多年也没有去购买酒。 家里的地下室有一个小酒窖,里面至今还藏着一百二十八瓶茅台酒,完全没有动过。 这些酒现在拿出来,其实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可能还会招来是非。 就这样存着,等以后换钱或者留着自己喝,也是极好的。 不过大概率是没必要换钱了,毕竟他空间里还有五吨的黄金,这可是一大笔钱了。 日子是很困难,但难熬的日子终究会过去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