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世界已乱-《德意志之剑》
第(2/3)页
这条小路似乎冗长的永无尽头,两侧长满高大的栎树,伞盖一样的树冠交织成密不透风的绿障,如果秘境追踪要拍续集,我建议导演组直接穿越千年时光来这里取景,绝对不需要后期制作,幽静的丛林深处传来小动物早起觅食的各种哼叫,经过一个温暖的雨后夜晚,世界又重新充满生机。
莫伦特斯走在最前面带路,放心的将后背留给我们,丝毫不在意在这人迹罕至的林荫小路上让我们神不知鬼不觉的做掉,我好奇地盯着他玩世不恭的把长矛扛在宽厚的肩膀上,想给彼此间找些话题。可是张开嘴却没啥可说的,只得装作打哈欠的样子干干喘了两下,低头继续赶路。
道路在下坡后豁然开朗。我果然迎着朝阳看到了米兰大教堂高耸的尖顶和十字架,同时映入眼帘的,还有城墙上铺天盖地的诺曼底旗帜以及城外密布的行军帐篷——理查公爵果然先我一步占领了这座“伦巴第的心脏”。
米兰城巍峨耸立于宽广无垠的波河平原上,背倚阿尔卑斯山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凯尔特人时代,因为一支强悍的因苏布雷人在此定居而声名远播。罗马人崛起后很快驱逐敌人,征服这片肥沃的土地。并以此作为北进高卢和抵挡南下蛮族的战略据点,后来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商业贸易大城,其富庶程度堪比罗马。还曾短时间的成为分裂后西罗马帝国的首都,人口超过30万,绝对的超级都市。
作为总主教驻跸的所在,米兰也是同梵蒂冈南北呼应的另一个宗教中心。米兰大主教的地位居于普世教会众主教之首。在枢机会议上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这一切皆因东西罗马帝国的两位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曾于此颁发著名的《米兰敕令》,宣布在两个罗马帝国境内基督教传播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成为公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对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的政策、从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为能登大雅之堂的宗教,而教会高层也开始了与帝国政府的合流。米兰因此成为基督教的推广中心,万千信徒心中仅次于耶路撒冷圣殿山和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的圣地。
在随后的漫长历史中。西罗马帝国倒在蛮族铮铮铁蹄的践踏之下,东罗马困于巴尔干无力抽身。米兰城头不断飘荡着征服者的旗帜和被征服者的游魂,以至于河边码头人头滚滚,统治者屁股尚未坐稳,便被新的统治者推来斩首,用热血和首级献祭守护城市的胜利女神,这混乱的局势直至查理曼大帝的到来才得以平定。加洛林王朝历代君王都从教皇手中获得“罗马皇帝”的皇冠,却再也无法对意大利施加影响,让这里成为叛乱者的温床和冒险家的天堂,北方王朝兴盛时都像追求美人的少年一样想将米兰揽入自己怀中,寻欢者来来去去,米兰依旧如故。
米兰拥有一些罗马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堡垒,经过后人陆续的扩建和连接,构成坚固繁复的要塞体系,保卫着城墙内繁华的商业都市。特别是当年的米兰大主教安波罗修重新设计建造的圣欧斯托焦圣殿和圣盎博罗削圣殿,它们的主体构成今日大教堂的基础,逐渐修葺为耀眼夺目的地标式建筑。
“这简直是上帝的奇迹,不是吗?”莫伦特斯骑士眼含热切的注视着米兰大教堂镀金圆顶,自顾自的赞叹着,“我没去过罗马,但已经可以想象圣彼得大教堂的雄伟,这才是人类文明的巅峰。”
我将目光从十字架那边收回来,驱着马踏上米兰城外的石板路。往来意大利多次,我却从未到过号称欧洲第二大都市的米兰(他们显然忘了富丽堂皇的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不过在西欧人的眼里,那属于地道的东方城市),倒是历史上那些从北方来赫赫有名的征服者总喜欢中途在这里停留,查理曼大帝、继承中帝国的洛泰尔皇帝、奥托大帝,帝国皇帝的另一个头衔是伦巴第国王,代表其对波河平原的合法统治和占有。当然,在先皇奥托三世陛下生命徘徊的最后几年,米兰获得了一定意义的自治权,除了定期上缴税金和提供德意志大军给养,基本游离于帝国体系之外,伪王阿杜因也是看中这点才选择将此地经营为自己的老巢,真不知道一向桀骜的市民是怎样被他如簧巧舌忽悠的。
“上帝创造的世界很大,可惜凡人往往以为自己拥有的便是全部,拘束了探寻的脚步。”我接着他的话往下说,“东方有位贤者曾说‘读一万本书,走一万里路,才能避免眼界狭隘,达成人生的抱负’。”
“读一万本书,走一万里路?”莫伦特斯好像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揉着肚子呵呵乐着,“走那么远不会掉进海怪把守的深渊里吗?他难道没说过要带着最锋利的宝剑和最彪悍的战马上路吗?书读多了有什么用,只有国王的税务官才天天埋首于废纸堆里算计蝇头小利,学城的学士最后也得找个有钱的领主效力,要是等到读完一万本书和走完一万里路,他半截身子都得入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