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帝国-《德意志之剑》
第(2/3)页
兰迪极端兴奋,在欢呼过后,被众人簇拥着走出教皇厅,跨上他的战马,在罗马城里开始游行,那面旗帜也被骑士们平举着,跟在兰迪身后。
人群,早已准备好大量的少女和女孩,提着装满花瓣的篮子,爬到道路两旁的民房上,欢呼着向地面抛洒花瓣。
整个城市都弥漫在花香之内,恍如仙境一般。
公元1103年10月3日,诺曼帝国成立,开国君王兰迪-冯-霍夫曼称帝,定都哥特堡,以圣彼得堡,伦敦,汉堡三地为陪都,以四翼三爪双色凤凰旗帜为国旗,立王后阿尔托利亚为皇后,各部大小官员均有封赏。
至此,雄踞欧罗巴北方的庞大帝国正式成立。
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皆超出欧罗巴各个王国一筹,特别是帝国皇帝所表现出来的蓬勃野心,使得周围各个国家都极端不安。
其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表现得最为激烈,公然宣布兰迪的皇帝位置不正,是伪帝,在痛斥诺曼王国僭越的同时,还对王国强行侵占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表示愤慨!
“整个欧罗巴,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人有资格,有能力,可以称自己为皇帝,那些僭越称帝的人,是对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挑衅,必然会被愤怒的德意志铁骑碾成粉碎。”
公元1103年10月7日,获知诺曼帝国成立的消息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直接宣布向诺曼帝国宣战!
——————————
诺曼帝国,全称为神圣的北方诺曼帝国,又或者称之为最高贵帝国,承载着上千万诺曼人的愿望而诞生的,最为强大,最为可怕的国家。
但是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兰迪号称是高贵的北方皇帝,而他的帝国,更是高贵的北方帝国,那么这个北方,究竟是什么概念?
和欧洲大陆比起来,斯堪的纳维亚、英格兰、算是北方。
和意大利比起来,德意志、法兰西、波兰等国家算是北方。
和北非比起来,整个欧罗巴也算是北方,甚至从地理位置上划分,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全部都算是北方。
北方的确是个非常好操作的词汇!可以随着时间、事态、实力、甚至是心情不断调整,这或许也是腓特烈皇帝着急向诺曼人挑战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不敢肯定兰迪所说的北方,是不是包括整个德意志。
作为日耳曼人的一支,诺曼人最近一段时间所表现出的强势,也让不少德意志人心驰神往,眼看自己国家在分裂、贫穷、政治斗争中越来越困难,北方诺曼帝国却在兰迪的治理之下越来越兴盛,德意志的日耳曼人虽说羡慕嫉妒恨,但在心里也有一种,如果那是我们的皇帝就好的幻想。
这就是所谓居住与野蛮国家的人们,对居住于文明国家的人们生活的向往。
诺曼王国的强大,特别是农耕科技的强化使得国家农业发达,粮食储备充盈,人民基本不会忍饥挨饿,甚至在绝大多数时能够吃饱饭。
吃饱饭!
在这个多灾多难,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中世纪,已经极为难得、极为奢侈、极为具有诱惑力。
更何况如今这个时代,还没有所谓人口过剩的说法,人口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和国力挂钩,各个国家中都有大量适合耕种,但是并未开垦荒地,只要组织得当,并且拥有足够的物资储备,就可以无限度接纳其他国家的流民以此来增强国力。
事实上与其说神圣罗马帝国是因为对方称号僭越,这种事情而兴兵攻打,还不如说是新兴的诺曼王国从神圣罗马帝国这里吸纳了太多人口,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国力急剧下降,这才惹怒腓特烈,以及他麾下的一众大小贵族不满。
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双方的君主也不想调和,虽然在东罗马人手里吃了一次败仗,但是腓特烈唯我独尊的性格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或者说这位越显年老的皇帝气数已尽,年轻时候的果断和勇敢,逐渐成为刚愎自用和蛮勇。
不过虽然说神圣罗马帝国选择的对手并不是很好,但是他选择的时机却相当不错,腓特烈好歹也算得上是明君,机会把握得非常准确。
诺曼两支大军,兰迪大军正在罗马城加冕,想要攻击德意志本土还需要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一时半会儿肯定攻不过来。
而皇后阿尔托莉雅间隔的距离更远,这会这位大不列颠女王正率领大军,在原本属于诺夫哥罗德的故地大杀特杀,貌似是不一路追杀到莫斯科,就不会罢休一样。
这样一来诺曼空有二十万大军,却不能快速投入战场,在诺曼人反应过来之前,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拥有足够的时间,收回属于自己的领地。
汉堡、吕贝克、不莱梅、这些所谓的北萨克森,还有原本割让给对方的领地,波美拉尼亚、日德兰半岛、之后腓特烈就可以集中全力,先将阿尔托莉雅击败,彻底将对方在欧罗巴大陆上的领地全部吞并,紧接着南下收拾兰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