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差距在拉大-《民国枭雄》


    第(3/3)页

    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北京时,完全被这个城市的宏大所震慑。随着在北京的时间长久之后,整个人都被一种死气沉沉所浸透。并且很快被磨光了棱角,被压抑的气氛同化!

    一趟南方之行回来后,原本已经感觉到很适应的压抑,突然间又生出了新的变化。突然间觉得,自己是从另外一个世界回来的。如果非要对比一下北京和芜湖,你不难发现,那个长江边上的小城市,完全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它所展现出来的是轻松,是整洁,是自信。而偌大的北京城,包裹在厚重的城墙里面的是压抑,是暮气,是沉重。

    一旦对比发现巨大的差距时,徐树铮心里的不安更加的强烈。芜湖之行、马鞍山之行,让徐树铮对于北洋所有的传统优势的信心,荡然全无。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一路思绪万千,终于来到了总统府。下马车的时候,看见段总长。

    “总长好!”徐树铮在面子上,始终保持着对段祺瑞的足够尊重。段祺瑞微笑点头道:“辛苦了,大总统正在等着你呢,进去说话吧。”两人一道往里走,徐树铮面色的异常,不难逃出段祺瑞的眼睛。

    “又铮,怎么了?”段祺瑞问,徐树铮立定悠悠叹息:“北洋落后太多了,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否则将来必败无疑。”徐树铮的立场,终究还是站在北洋这边。实际上,方剑雄也没指望能打动他,潜移默化才是最有效的。

    段祺瑞多少有点不以为然道:“又铮,言过其实了。”徐树铮站住抬手指着外头道:“芝泉,你去看看这四九城里的人都在干啥,再去看看武汉芜湖,他们又在干啥。方扶国在芜湖的钢铁厂已经正式开工,年产钢铁五万吨。芜湖兵工厂,已经能年产步枪两万条,子弹数千万。这还不算汉阳,那边据说年产各种口径火炮数百门,步枪产量不能比芜湖差吧?而北洋呢?北洋有什么?有什么?一旦开仗,只能靠对外采购。就算民国中央大权在握,编出二十个步兵师来,至少两年。问题是,方扶国给我们这个时间么?我们还得面对孙黄之流,还得面对国会之争。方扶国有一句话,我很赞同。要抬头看世界,更要埋头苦干追赶。”

    徐树铮显得有点激动,段祺瑞不免吃惊道:“又铮,你怎么去一趟回来,如此悲观?”

    “芝泉,不是我悲观,此前我们对方扶**事上就没有任何的优势,现在差距还在不断地拉大。必须要高度重视了,如果我们不能达成一致,又如何能劝说大总统接受这个现实?”RQ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