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再赴上海-《民国枭雄》


    第(2/3)页

    这个时代的民族精英层,大概是最具忧国忧民思想的一代。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耻辱,刺激这一代精英中大多数人,走向武装革命推翻满清的道路。后世有一种说法。满清如果立宪如何如何。实际上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这是一个完全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的假设。

    “两位在想什么?”徐绍帧悄然出现,唐之道与冷遹立正敬礼:“徐司令好!”

    徐绍帧现在头顶上带着国防军副司令的帽子,同时兼任第六师长,可以说获得了方剑雄极大的信任。这里头有方剑雄无人可用的苦。也有千金买马骨的意思。一番投入没有白费,冷遹和唐之道这两位在这一时期,属于军事上才能比较突出,但是被历史埋没的人才。他们在南京与北洋妥协之后,心里不情愿,便先后去了蚌埠。类似这样。不满南京与北洋妥协的人很多,陆陆续续的离开原署南京的部队,投奔到国防军者最近一两个月人数多达百余人。

    这些人的陆续投入,极大的缓解了国防军对军官的需求。

    “快到芜湖码头了,都精神点。”徐绍帧满意的冲两人笑了笑,心想民党留不住人才啊。有的事情,徐绍帧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手里头有了地盘和权利的革命党人,大多数都在快速的堕落。原本将希望寄托在孙文的身上,不料孙到以后,却对这些现象毫无作为。说句不好听的,南京城里的好多人,连清朝的官员都不如,吃相更难看。

    而近在咫尺的芜湖呢?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尤其是军队方面,国防军展现出来的完全是另外一种精神面貌。真正打动徐绍帧的,还是国防军现行的体制,确保了军队内部基本的公平,铲除了军阀滋生的土壤。旧军人出身的徐绍帧,很清楚军阀是怎么形成的。

    船靠岸,码头上看见卫队时,徐绍帧立刻对两人道:“大帅来了!”说着立刻带上军帽,整理军容。国防军人手册上,对军容军纪有严格的要求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这两位也是看过军人手册的,自然知道方大帅的规矩。

    “徐绍帧见过大帅!大帅辛苦了,怎么好劳您亲自来接。”徐绍帧是老派的作风,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心里很舒服。这面子给的太足了,尤其是当着唐之道和冷遹的面。

    “老哥哥这话太客气了,您坐镇蚌埠,才有江北之安。剑雄出来迎接一下算的什么?对了,这两位就是电报上说的冷遹唐之道二位将军吧?”方剑雄态度跟以前一样,不过也没有去纠正徐绍帧的称呼。

    “冷遹(唐之道)见过大帅!”这两位上前敬礼说话,此前都被叮嘱过,方剑雄不喜欢军人说什么问安请安之类的话。细节上自然不会出错。

    “欢迎二位加入国防军的行列,坦白讲,国防军现在缺人啊,尤其是你们这些留日生,接受过长期系统军事训练的。不过丑话我还是要说在前面,二位要先去陆军大学进修一段时间,掌握我军一些特有的战术。”

    方剑雄没有坐车来,主要是考虑徐绍帧肯定是骑马南下。一番问候之后,众人策马前行。方剑雄与徐绍帧并行时,徐绍帧趁机汇报了一些蚌埠的事情。方剑雄听着频频点头道:“江淮自古出强兵,这一次回去,老哥哥要在保安部队方面下点功夫。我们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动员体系,保安部队可以说是唯一合格的兵源来源。合肥、阜阳、蚌埠、淮南这样的大州,至少要有一个保安旅,装备可以用主力换下来的老式步枪。国防军主力正在整编,江北的事情就交给老哥哥了。”

    徐绍帧感觉到这里头浓浓的信任,保安部队别看都是地方部队,实际上国防军体系里头离开保安部队,将来的补充就是一个大问题。这里头还涉及到地方财政供养的问题,可以说方剑雄给了徐绍帧极大的权力。这么说吧,徐绍帧现在是江北最大的官,掌握最大的权力。

    “卑职一定尽力!”徐绍帧也不说大话,这时候也不是说大话的时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