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蔡松坡(下)-《民国枭雄》


    第(3/3)页

    蔡锷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钱从哪来?军官从哪来?装备从哪来?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很现实的困难。一时有点消化不了,蔡锷陷入了呆滞状态,看着眼前几位笑眯眯的军方大佬。很快蔡锷就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绝对的军事机密,就这么告诉自己,这说明什么?这就是态度。

    既然明了对方的态度,蔡锷也不客气了,坐直了身子道:“扶国、百里、润农,你们别跟我兜圈子了,直说到底国防军有多少家底?”

    方剑雄见他如此,心里得意不已。笑眯眯的看看蒋方震,这活还得他来。蒋方震一直在总领建军事务,诸多数据了然于胸。不紧不慢的笑道:“装备的来源有两个途径,第一是对外采购,第二是自己生产。不出意外,明年武汉和芜湖加起来可以达到年产步枪十万支,各种火炮五百门。上海的江南制造局,主要生产炮弹,还有做一些技术积累上的事情。我们跟美国和德国有合约,引进一些技术和贷款,资金和装备都不是太大的问题。现在的关键还是人才的培养,目前采取的方式是两条腿走路,一是送人去欧美各国学习军事,一是自己培养。目前武汉、安庆分别设立培养基层军官的军校,芜湖的陆大专门培养高级参谋人才。建军计划为两年,优先与半年内完成甲种师的编成,然后挥师东北,先觉得卧榻之侧的问题。东北问题一旦解决,南方各省不难传檄而定。原则上,我们不想打内战。”

    蔡锷是坚定的军队国家化分子,眼前蒋方震勾勒出来的一幕,令人心驰神往。梦寐以求的强国梦,在百万大军的建成后,不难看见曙光。

    三日之后,芜湖江面上。

    笃笃笃!战舰汽笛长鸣,甲板上的蔡锷任凭江风吹乱衣袂,踌躇满志之情写在脸上。按照方剑雄的要求,到芜湖修养半年,顺便学习研究一番国防军的新装备,以及衍生的新战术。

    新的战术,确实是建立在新装备的前提之下,想到方剑雄提起新战术时,顺口遍地了一下日本的死板线性攻击战术,蔡锷有点迫不及待的想搞清楚,方剑雄领衔的国防军,是凭什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北洋军。(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