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不合作的德国人-《民国枭雄》


    第(2/3)页

    等到杜月笙从里头出来时,走路已经是摇摇晃晃了。方剑雄就站在三楼的一个窗户里往下看,看着杜月笙离开,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这位平行历史上的青帮大佬,因为款待黎元洪而得绕汉祥写的一副对子:孟尝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平行历史上,此事为江湖所津津乐道,也是杜月笙平生最为荣光的一件事情。

    混黑道的,哪有不想洗白,哪有不想光明正大在人前风风光光的光宗耀祖?中国传统的文化浸入绝大多数国人的骨子里,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这才是最光荣的事情。就为这个,靠大烟起家的杜月笙,自共和党执政禁烟以来,积极配合响应,结束了大烟生意,约束门下弟子,不就是为了在人前能抬头,不要背一个害人的骂名么?

    “他答应了?”方剑雄笑着回头问了一句,方浪垂手而立,上前答:“容不得他不答应,我许了他一个上校情报参谋的军衔,由他出面,政情局在背后推动,整合上海帮会势力为我所用。”

    方剑雄点点头道:“帮会在中国社会渗透很深,走到哪里都有帮会的影子。帮会的成因很复杂,人员也很复杂。今后你在处理帮会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控制帮会使其不能危害到正常的社会秩序是短期的作法,引入透明的制度,分化淡化帮会的传统。这些事情慢慢来,不要着急,有的是时间。”

    方浪道:“卑职明白!”方剑雄满意的点点头,又道:“随着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产业工人的人数和规模必将快速的扩大。这方面你也要用点心,派人到工人中间活动,把工人组织起来,成立工会,维护工人的必要权益。当然,这些事情,不要纳入政情局的体系,工会单独作为一个民间团体存在,政情局在幕后给以各种支持。你不要小看工人这个群体,他们有很好的协作意识,一旦被一些人所利用,带来乱子悔之晚矣。”

    对于方剑雄的指令,方浪自然是丝毫不打折扣的执行。随着国内局面的平稳,政情局的主要职能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收集政治经济情报,加强对一些社会团体的控制等等。有的话,方剑雄也不好说的太明白。

    一直以来,方剑雄没有去碰帮会,现在终于可以尝试一下了。至于对某种主义的防备,现在还早。实际上只要在俄国内战的时候,将俄国削弱到一个可控制的程度,一些东西在国内就不容易滋生。打铁还要自身硬,国内的民生水平提高,才是本质。

    江南造船集团,潜艇船坞处在一个戒备森严的状态下。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都不过分,中曰战争以来,曰本人多次试图渗透进来,都被军情局的人及时发现,悄无声息的往大海里丢了十几具尸体。

    中国远征军参战之后,这里再也看不到一个德国人。倒不是说方剑雄不愿意德国人出现,而是因为德国人集体选择了罢工。这些从事军事领域的德国技术人员,明显要比那些从事民生领域的德国人要坚定的多。对于这一现象,方剑雄也只能表示无奈。几次来电,要求造船集团善待德国技术人员,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好吃好喝的养着。只要试图离开,就不管他们。

    方剑雄有信心,将来这些德国人还是要留下的。一战德国战败后,凡尔赛条约迫使德国人不得不向外寻求技术发展。就算战争结束,这些技术人员回到德国,方剑雄也有信心,招募到更多相关的技术人员。

    方剑雄出现在一个新建的船坞上,看着已经铺好龙骨的一艘新式潜艇,表情多少有点无奈。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总而言之是利大于弊。德国技术人员撂挑子,这艘潜艇的施工进入停顿状态。

    一直站在边上的江南造船集团总经陈兆锵,很注意的观察方大帅的表情。有趣的是,他是袁世凯任命的造船所长。袁世凯倒台后,他的位子也没人想去动,一直就这么干了下来,只不过换了个称谓,总经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