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大蛋糕(下)-《民国枭雄》


    第(2/3)页

    当然民国内部也有问题,近代中国留学日本人数最多,执政党共和党和一干在野党中。都存在不少的亲日派。这是一种巨大的惯性,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关键的还是中日之间的仇恨。没有平行历史上那样深重。在此之前,中国人最仇恨的,还是西方国家。没实力的时候是仇恨加畏惧,有点实力了畏惧之心淡了许多,就剩下仇恨了。此前远征军的事情,就存在很多杂音,要不是方剑雄一力承担,很难tongguo。

    方剑雄没有去打扰孙宝琦主持的会议,而是安静的在会客室里等着。这个面子给的很足。

    孙宝琦这边有两种声音,第一种是坚持强硬态度,要求日本政府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第二种则显得要温和一些,主张中日亲善,同肤色的亚洲人要团结起来,不要加剧深化矛盾。

    事情涉及到两国关系,所以大总统孙宝琦主持会议。内阁一干人等都到齐了,会议室内争议相当jīliè。主张**的是新任内政部长杨永泰,主张温和的以新任财政部长熊希龄为主。此君留学日本,一直对日比较友好。早些年还赞成日本主导东亚大一统的什么的。熊希龄是统一党的出身,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党在内阁的意思。在内阁里头,一旦出现争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野党的内阁成员联合起来,抗衡共和党主导的内阁。虽然鲜有胜迹,但是抗衡总是存在的,这种制衡也是方剑雄愿意看到的。

    但是在对日的问题上,方剑雄很不满这种国内亲日现象普遍的状态。这年月,在军队中亲日者也是有一些的,尽管方剑雄长期灌输日本wēixié论,还是很难灭绝一些接受日本文化和经济模式的留日生,存在亲近日本的习惯。

    今天的会议很有意思,以往在野党中反对声音最大的民党代表蔡元培,居然没怎么发出声音。倒是熊希龄和梁启超,一直在强调中日为近邻一衣带水。近代一拉,日本政要也保持着相对统一的声音,就是所谓的“中日亲善”。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伊藤博文了,这一位总是在说“中国好了,日本才会好,中日好了,亚洲才有希望。”

    这个话,总是被一些接受了日本思想的国人拿出来作为中日友好的依据。今天再次被主张对日温和的熊希龄搬出来用,证明中日友好是有基础的。

    杨永泰是最能明白方剑雄心思的人了,跟在身边两年,早就摸透了方大帅的心思。所以有人拿这个话出来讲的时候,立刻遭到杨永泰不屑的表态道:“甲午战争的伤口还在流血,台湾还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庚子年,日本出兵中国人数最多,辛亥年日本干涉中国最积极。日俄战争的战争在中国的境内,青岛战争才过去四年。这些事情导致中国人民流了多少血,冤死多少人命,有人忘记了,我记得很qīngchu。”

    这个话有点狠,说的一干亲日人等不好再开口,倒是把眼神集中在蔡元培的身上。作为民党的代表,蔡元培一贯的言辞犀利,反对执政党为民党争夺生存空间的力度很大。今天有点怪,两边争的jīliè,蔡元培一点动作都没有。

    蔡元培在众人瞩目下,还是没有发表意见的意思。这个跟民党内部有一定的关系,民党自身在国内的体系繁杂,有当年反孙的急先锋张继,也有孙的忠实信徒汪精卫和廖仲恺,,还有蔡元培这等颇识大体的元老。由于大选结果不佳,民党内部出现了对立情绪,张继、谢持、黄复生等人结成一派,攻击此前主导民党国内事务的汪精卫、廖仲恺,试图夺取国内民党的主导权。民党的老大孙某,在日本扬言要回国,迟迟没能成行。另外一个老大陈其美,在保外就医后,去了美国,没有去日本的意思。实际上是想去而不能,被人看的很严。而且民党的经费在过去两年严重不足,这个跟江浙一些支持民党的人放弃民党有很大关系。比如张静江等巨头,纷纷与民党切割,造成了民党这几年力量严重削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