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下血本-《民国枭雄》


    第(2/3)页

    为了安置这些防空火力,把陈兆铿这个江南造船集团的老总胡子都愁白了,也不知道方大帅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思维线条,反正江南厂出品的战舰,每一艘都是防空火力相当的变态,相反155口径的副炮只有两座,还是双联的。

    总而言之,战列舰太烧钱了,一艘湖南好都能顶的上两艘同吨位的航母了。方剑雄每每念及于此,总是会有点心疼。钱啊!今年的军费预算,已经超支很多了,国会又要吵架了。

    “一艘湖南号,够我装备一个机械化军的,海军真是有钱人才能玩的起的游戏。”方剑雄自嘲了一句,边上的陈兆铿腮帮子猛抽,憋着没笑出来。江南造船集团一直是欧亚集团全资企业,不过去年这个事情发生了变化,国家收购了江南造船集团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然后用收购股份的这笔款子,变成了两艘湖南级。也就是说,这两艘姊妹舰,实际上是方剑雄出钱造的。不过外人不得而知,内阁那帮人倒是心知肚明。方大总统做好事不留名,在野党就算是知道,也不会为方某人宣传。

    说起来还是国家底子薄了,军费又年年攀升,为了减少国会里的口水仗,没有多少准备时间的方大总统,只好采取这种手段来加快军备,距离世界大战不足两年了。没有人能够理解方剑雄这种急迫的心情,这是方剑雄最无奈的地方。好在家里的人也不知道欧亚集团到底有多少家当,后院那些女人搞的都是别的产业。比如北方制药厂,中华航空等等、上海江南食品厂等等,基本不涉及国防工业。

    这是一个属于钢铁的时代!

    方剑雄注定是繁忙的。在上海的行程很短,不过三天,目送湖南号消失后便离开,乘专列西去武汉。列车经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最终目的地是武汉,这一次来武汉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新式战斗机。

    从德国换回来的技术资料很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这个时候显得相当灵活。挑选一些马上用的上的技术资料,第一时间开始消化吸收。首先解决了增压器的问题,为战斗机提供了一个更为有力的心脏。有了增压器。第四代的雨燕舰载战斗机很快就拿出了成品。

    同样是1500马力的发动机,在更先进的增压器的作用下,战斗机的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如果说之前的雨燕在爬升方面跟日本的零式不相上下,第四代雨燕在爬升的时候则轻松的达到六百公里。并且丝毫不用减少防护。4挺12、7毫米的机枪。可以轻易的撕开零式的防护,把零式打成火机。

    有了更好的增压器,即便是加强火力和防护,也照样在性能上不逊于日本的零式。

    样机在天空上表演,地面上的方剑雄更关注的是数据,满头银发的冯华站在方剑雄身边,仰着头看着天空中的战鹰。空军司令冯华更关心的则是新式的高空战斗机,空军一直希望能得到一款在六千米以上无敌的战机。用于为明年开始装备的b-17护航。这款战斗机不但要求能在高空作战,还要求有更大的航程。这样就要求有更大马力的发动机。

    “新式战斗机的设计到什么程度了?”方剑雄总算是收回了眼神,正在抓耳挠腮的冯华立刻平静了下来,竖起耳朵在听。冯如咳嗽了几声,冯华赶紧给顺气,缓过来之后冯如才慢慢道:“曾在德国梅塞施密特公司工作过的工程师雷金纳德?里斯和埃德加?施密特,现在服务于武汉航空研究院。新式飞机的设计,就是由他们两位联合完成的。该型战斗机采用先进的层流翼型,高度简洁的机身设计,合理的机内设备布局,这使它的气动阻力大大下降,并且在尺寸和重量与同类飞机相当的情况下,载油量增加了3倍。这使它的航程达到1370千米,足以掩护b-17轰炸机进行最远距离的攻击。不过现在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增压器的问题。现在的涡轮增压器,只有一级增压,英国的梅林发动机有两级两速的机械增压技术。如果能搞到这个技术,就可以确定一个事实,未来的天空中这就是一款全能型战斗机,而且还是最好的,不是短时间能被赶上的。如果凭借自身的技术去克服,最少需要五年到八年的时间才能解决两级增压的技术。”冯华说到这里,加强了语气:“增压器一直是我们的弱项,相关技术我们落后太多,虽然一直在努力追赶,可惜太低了。”

    方剑雄要是历史在猛一点,一定会惊讶于两位德国工程师怎么就在中国了?这还是要感谢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当时只有中国有不错的工作岗位,而且待遇不低,同时中德关系还算不错,于是这两位工程师就鬼使神差的出现在了中国。这一扭曲,直接导致未来的p-51野马战斗机在美国消失了,变成了中国制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