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悲喜-《国士无双》


    第(3/3)页

    如同徐二想的那样,汪精卫抵沪之后,果然开始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以前不管是梁弘志、傅筱庵、苏锡文,都是政界三流人物,形不成气候,汪精卫可是先总理的得意门生,写过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党先辈,而且他还极有才华,能把荒谬的理论说的一套套的,很能蛊惑人心,所以汪某人一吹哨子,原先蛰伏在各处跃跃欲试想当汉奸的人,全都跳了出来。

    日本人很看重汪精卫,拨给他大量金钱,在威海路上租了一间公寓,美其名曰“招贤馆”收纳各路失意政客,尤其欢迎在国民党中做过执行委员的,以及有特务机关工作经验的人才。

    徐庭戈乘兴而去,失望而归,因为在日本人的协调下,七十六号特工总部完全投向汪精卫,为了避免日本人的猜忌,汪精卫也就不再组建自己的特工力量,徐庭戈只拿到一笔很少的津贴,日子过的和以前差不多。

    ……

    陈子锟经香港回到了重庆,官方似乎并未发觉他失踪了一个月,对于陪都官场来说,陈上将似乎已经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

    刘婷告诉他一件事,戚家班即将离开重庆,陈子锟急忙前去码头送行,匆匆来到朝天门码头,戏班子的衣箱、兵器已经搬上船了,白玉舫在船头翘首以盼,如同一尊雕像。

    一辆汽车急驰而至,陈子锟跳下车来,径直上船,没人拦他,戚秀嗫嚅着想说什么,还是没说,悄悄退到一边去了。

    面对白玉舫,陈子锟似乎有千言万语,但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如果他十八岁那年没去北京,或许生命的轨迹又是另外一副样子,或许今天的他,就能义无反顾的跟着戚家班一起闯荡江湖,或许那才是他的人生。

    命运不能假设,一切都已经注定,对他内心的纠结,白玉舫很理解,淡淡一笑,迎着风道:“江湖儿女,爱了就爱了,恨了就恨了,你不欠我的。”

    人家一介女流都如此洒脱,陈子锟也释然了,抱拳道:“白班主,后会有期!”

    船开了,陈子锟站在码头上目送他们离去,白玉舫望着越来越远的人影,低低吟诵起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怀着惆怅的心情回到家里,却见众人俱是满脸喜色,刘婷将一份《中央日报》递过来道:“日本和苏联开战了!”

    陈子锟大喜过望,一目十行,报纸上说,苏联军队和日本关东军在蒙古和伪满洲国接壤的诺门罕激战,双方出动骑兵、飞机和摩托化部队,日满军大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