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0章 审问周川-《官场:从一等功臣到省委书记》


    第(1/3)页

    沈青云对于吴建国的话,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所谓官样文章、官样数据,在他的认知里,是不少单位经常的事情。

    公安部门倒是还好,一些政府部门更喜欢在数据当中注水作假。

    数据造假也有讲究。

    凭空直接修改数字的手段太过低级,也很容易露出马脚,因此必须玩点花样。

    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则是数据作假的重灾区。

    有些地方过去的年度数据里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大于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根据沈青云的了解,这其中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私底下签一个合同,投资金额、投资年度等数据都由地方政府自己随意填写,投资额往往是实际投资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项目连有都没有,虚报投资项目,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对投资数据的要求是每年都要增加,报上去后无论落实与否数据都降不下来。

    甚至于,为了保持投资增速,还连年追加。

    再就是招商引资方面的作假了。

    招商引资一直以来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指标,因为外资的引入往往还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管理、设备等,容易成为地方政绩的亮点。

    主要造假方法一种是地方政府将人民币汇到港岛或其他境外,注册成立壳公司,然后将人民币转成港币其他外币,再汇回本地作为外资进行投资,其中的汇兑损失则由地方财政局负责。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成立引资专项基金,实际上是应对汇兑风险的资金池。

    还有就是直接买外资,政府花钱请外商注册成立壳公司,或者有专门中介公司,一段时间后把资金转走。

    另外,一方面就是进出口数据造假,主要做法是出口企业让物流公司的货柜车不停变换牌照,反复进出关,同一批货物多次报关通关,虚增出口额,同时骗取出口退税。

    尤其是在保税区,由于区内关外的政策优惠,这种做法实施起来更是简化便利。

    某些地方的物流公司甚至已形成成套的业务模式。

    至于财税方面的造假手段那就更多了,沈青云之前在地方工作的时候,就曾经听说过类似的案件。

    之所以一些地方会选择在税收上面做手脚,是因为税收收入是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征收过头税。

    说白了就是预收一年或者几年的税款,或者利用各类名目加重当年的税收。

    另外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利用税收空转达到虚增财政收入的目的。

    税收空转主要是指政府通过预征税款、实行完税奖励、无偿出借财政资金给应税单位缴税的做法。

    实际上是,资金以税款的名义经过纳税人、银行、税务局、财政局周转一圈后,又回到其原始位置的周转活动。

    第三种就是构造虚假交易,例如两家国企进行一笔无实质意义的账面土地交易,钱从政府的左口袋进,右口袋出,但是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税收。

    为什么后世很多地方的税务局,对于个人所得税退税非常抗拒,就是因为按照规定,这个退税的一部分是从地方财政出的,他们不愿意花这个钱。

    只不过。

    沈青云还真没想到,这云山市公安局的这帮人,胆子竟然这么大,敢在刑事案件的破案率上面弄虚作假。

    但仔细想想,这倒是也很正常,毕竟对他们来说,除非是省厅下来调查,否则谁会管这个事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