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 进理经-《武唐仙》


    第(2/3)页

    有黄金栗米粥、鱼腩饼、清汤小馄饨、酸黄瓜,林林总总近十样,萧业大快朵颐,美美饱餐了一顿,再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于是离去,入宫求见太后。

    这段日子以来,李唐宗室被削平大半,剩下的也不足为患,各地又祥瑞纷呈,群臣纷纷进贺表,太后人逢喜气精神爽,要不是万象神宫尚未建好,她都有立刻称帝的打算了。

    不过在看到萧业进殿的一刹那,太后的脸还是板了起来。

    这小子太能折腾,昨日居然拆了法贤祠,虽然对于朝廷,区区法贤祠不痛不痒,可是刚一出头就搞出这件事,谁知道后面还会捅什么篓子?

    “臣萧业叩见太后!”

    萧业下跪施礼。

    “嗯,卿有何事?”

    太后板着脸问道。

    萧业奉上理经道:“臣著得理经一篇,献与太后!”

    “哦?”

    太后略微动容,随即向左右示意。

    她确实在等萧业进贺表,因为很多年轻士子心高气傲,还在观望,她也不能因为别人不进贺表就立刻降罪,只能记小本子上。

    而萧业是这一批士子中最有材的一个,堪称代表人物,而且萧业在李敬业叛乱中立下了大功,是古扬州地域新兴士人阶层的代表,萧业进贺表,可视之为扬州士人的支持,因此萧业的贺表异常重要。

    有太监接过理经,摊在了太后案前。

    “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

    太后乍一看,眉心微拧,这不是贺表啊。

    但是再看下去,敏锐的捕捉到了道统二字。

    道统的观念始于韩愈,道是逻辑,是传承的合理性,统是历史,一脉相承,自道统的概念面世之后,后人研究道统从未能超脱韩愈道统论的框架。

    总结起来,有三方面。

    认同!

    正统!

    弘道!

    渐渐地,太后眉眼舒展开来,这部理经的中心思想,她看明白了。

    也许是天下改朝换代不断,唯道统不变,得到道统大于治统的结论。

    凭心而论,道统论一出,儒家的传承变得脉络清晰,有理有据,儒家将占据道德的制高点,牢牢钳制住社会的主流思想,奠定了儒家传承的根基,于儒家有大利。

    而对于王朝来说,王朝兴灭从此不再唯天命论,与道统传承息息相关。

    其实太后所谓的大云经、净光天女转世很勉强,因为那是佛门的讖言,而佛门再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外来的事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