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一夜暴富-《百工匠心》
第(2/3)页
“按照我的合理解释是因为溪水独特的矿物质,乡间自古流传不喝坑头水,不出田黄石的说法。田黄是数百万年大自然在无数偶然条件集合之下所产生的精灵!”
两人继续往上游走,很快来到目的地,不少村民在干活,各自分工合作,热火朝天。
“这里就是上坂,相比较中坂所产田黄纯正质地温润,上坂所产往往颜色较浅,质地有点接近冻石,这样显著的差别其实就仅仅相差从溪水的上游到中游的那么1公里路。”
钱友光对眼前村民的疯狂早已习惯,见怪不怪道:“最近十年田地几乎每年都要被挖掘好几次,上面根本不种农作物。这也难怪,只要挖到一块田黄,一夜暴富,还种什么地?”
“田黄开采可以用两个词概括:一个是掘地三尺,二个是沙里捡金!”
“这里早先多为耕地,因为田黄无根无璞,所以发掘全凭运气。不过说来也奇怪,代代深翻,却不见绝产。早年当地老人有个说法:一个牛蹄印一块田,可见在百年前,数量还是不少的。”
“最早时候石农每次采到稍微上重量的田黄,都要到寿山村村口的五显庙谢神。过去谢神仪式感很强,要抬全猪全羊,以表敬畏,可惜近十年连这种仪式都已经没有喽。”
钱友光带着鲁善工来到溪水边一块泥田边,用方言给几个村民打招呼,看来都是熟人。
“这些都是老油条,基本上每天都在这里碰运气。挖掘深度大约在1-2米,由于近溪水,所以要筑坝导水,腾出一个工作面后再开采,再挖深点甚至要借助抽水机帮助排水。”
“这种简易的坝还比较承重,有利于在上方堆放挖出的土,在田黄溪被水泥石条封起来之前,遍地都是这种微型的小水坝。
鲁善工点点头,看着溪水边大大小小的塔形构造,各有不同,应该是用来标示界限,划清地盘,有点占山为王的意思。
“田黄开采是力气活,更是精细活,全靠人力,一般两三人或四五人为一个工作团队,以锄头刨土,用簸箕将土抬出,再过筛一道道分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