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啪啪出来的激情-《百工匠心》
第(3/3)页
右上方题诗两行,落款后押“唐寅”名印一方,黑红相映成趣。左下方空灵处补钤压角章两枚,与名章遥相呼应,形成对称,使构图稳而不板,静中有动。
鲁善工拿起胡经印章,比对十钟山房印谱,两两参照之下,对篆刻有更深认识。特别是仿古,如何临摹出古人的精气神,才是精髓所在。
一连看过几块,金手指都没有反应,就在拿起第五块的时候,突然眼前一花,再次进入幻境,见到胡经制印的全部过程,又一次得到高人经验值。
“原来如此,经历岁月沧桑的金石作品,如果想要古意盎然,就人为的采取敲边,锥刺、磨擦等动作,使印面变得更加有剥蚀感,呈现古意。”
鲁善工恍然大悟,比如手里这方吴昌硕的“破荷亭”,经过胡经处理,上边栏完全破掉,而下边栏几乎完全保留,固然有章法上的安排,但后期做旧也起到不小功夫。
破上边是为透气,左右两边更是直接借边,使整个印面就像是一座亭子,意趣佳妙。
鲁善工拿起刻刀和自己刻好的印章,轻轻敲击碰撞,这是胡经的秘技之一。用刀刃、刀角、刀杆或者专门的金属硬块,甚至用其他较硬印石,利用不同手法,敲打印章边缘。
力度要适中,太轻不出痕迹,太重容易破碎,宜轻不宜重地慢慢敲打,从而达到仿古效果。
然后把细砂、细盐、碎木屑等东西包扎起来,做成软布包扎起来的小锤子,用它直接锤打印面,磨擦印面印角。
使新刻印面的边角不再锐利,变柔和,模仿多年使用过的痕迹,瞒天过海,掩人耳目。
最后把印章放进木头盒里,里面在放上细沙,一天到晚不停地摇动,最后呈现出来天然的磕碰痕迹。反复按上印泥,阴干晾晒后,绝对以假乱真,天衣无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