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神秘身影-《百工匠心》
第(2/3)页
鲁善工给老爷子满上茶,今天也是偶然心血来潮,突然想到这桩旧闻,要说败家子,什么山中都是个屁,谁还比得过监守自盗的末代皇帝溥仪?
资料记载1924年,溥仪接到民国政府半日内离开皇宫的命令,18岁的他及其家族成员其实早有准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一旦离开皇宫,靠什么去谋生?
所以早就怂恿家族成员和亲信偷偷地在故宫中选择宝物,并转移到自己的居住地,妥善地装箱待运。
中饱私囊!
监守自盗!
光溥仪曾以赏赐弟弟溥杰的名义将许多珍宝运出宫殿,据溥杰后来回忆,他每天放学回家就从宫内带走一包裹的字画,竟持续半年多时间。
溥仪还以典当、修裱等名义,由亲属将书画作品转移出宫。离开皇宫居地,携同成员和一些太监迁到津港,随后跑到东北,故宫珍宝也迁到伪满皇宫,藏于不起眼的小白楼里。
可惜好景不长,岛国战败投降,溥仪深知当满洲帝国皇帝的严重后果,所以匆匆忙忙地带上一百多件书画,乘上装载撤退的关东军首脑的火车,准备逃往岛国。
出逃时那些装满珍宝的木箱,约有一千多件珍宝还留在伪满皇宫的小白楼里。当皇宫的守卫者发现木箱中全是值钱古董,从长官到士兵就开始哄抢,抢古董后便作鸟兽散,在哄抢时就有不少字画被撕毁,造成前所未有的浩劫。
他们都不傻,一旦让人知道自己身份,重者丧命,轻者服刑,所以有不少人得到宝物后不敢回到自己的家乡,有的迁居,有的流浪,靠出卖古董为生。
有些人即使回到家乡,也将所得古董再次入土埋藏,甚至有的怕事者还将古董付之一炬了事。
据一个伪军交待,王羲之的《二谢帖》和《岳飞文天祥合卷》等珍宝就是被他的妻子放入灶火中烧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