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绢寿八百-《百工匠心》


    第(2/3)页

    “偶然捡漏一张宋画,破损严重,以前接触的都是宣纸,正好用来练练手。”

    欧阳无奈摇摇头,这种话也只有鲁善工能说出来,这个小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材料,好像捡漏比吃饭都简单?

    “都说绢寿八百,纸寿千年,最早的画都是绘在绢帛上,比如战国楚墓帛画和稍晚些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都是画在较为细密的单丝绢上。”

    “南北朝时期的书画用绢,王以坤先生在《书画鉴定》简述中说,他只见过绢地写经一块,也是单丝绢。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用的绢也是单丝织成。”

    “而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卷,所用的经线纬线均不一根,全部是由几根丝合并而织成的,这种织法在书画用绢上是比较少见,证明晋唐以前的书画用绢是由单丝织成的。”

    抬头看见鲁善工直勾勾的眼神,老爷子笑骂道:“看我也没用,荣宝斋也没有宋代的绢,能流传千年本身就是宝贝!”

    从书架拿出一本书,打开图片展示道:“按照装裱来说,除单丝绢外,还出现过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的每两根线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纬线与经线交织时,每组经线中的一根丝沉在下面,另一根丝浮在上面。”

    “有些行家认为,这种形式的绢还不能称为双丝绢,只有在纬线与经线交织时,经线的每两根丝同时沉在下面或浮在上面的绢,才可称之为双丝绢。”

    “比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的经线为双丝四十八根,纬线为单丝。宋徽宗的《祥龙石图》卷经线为双丝四十八根,纬线为单丝等。纬线、经线的根数越多,绢越是细密。”

    “宋宣和院绢匀净厚密,亦有独梭者,有等级细密如纸老。但是稀薄者非院绢也。”

    “绢绫制作的精粗,即使是同时代所织,也是大相径庭的。宫廷用的贡品,虽也有一些比较次的绢,但大都特别高级。”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宋徽宗的《听琴图》轴和宋人《胆瓶秋卉图》页和南来吴炳、林椿、马远、马麟等人的作品中,绢很细密,质量较高。”

    “而社会上一般画家使用的绢比较稀薄,质量都差。从画的本身和各方面的辅证来看,绢地细密,质量较高的绢,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
    第(2/3)页